我也曾是一名环评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合 Author 清小编
环评是一块磨刀石,经历了考证、看现场和报告编制夜袭魔鬼训练,水气声风险公参生态海洋辐射导则规范的轮番轰炸,特别是一轮轮的评审评估、审批审查沉淀过滤后冲洗之后,专业已然自成一格,自有一览众山的气概,做任何专业事情都有风开云散的感觉。就如作者说:环评虽已走下神坛,却已化作一种大无畏精神!
雾下海,月上楼,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很多人虽与环评的距离渐渐拉远,已经不再直接从事环评工作,但跳出世界看世界,世界何其美。作者以环评经历为主线,用热情洋溢的笔调、生动活泼的语言,才情并茂地把上学、工作、考证、创业、转型等整过程,精彩地呈现给读者,可见对于环评,其爱之深,其痛之切,
以下为作者嘟嘟所撰正文:
有人说:“喜欢回忆,说明你老了”,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一晃眼廿载,国庆小长假期间,我亲爱的大学室友M发来环科师兄发表在生态环境部工程评估中心的“我和环评的故事”,布置作业说你也来写一篇。M的命令我是不敢违抗的(她可是我大学时候认的mama呀!母命不可违)。另外,也想趁头脑清醒的时候做点记录,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看。
毕竟,“曾为环评人”,虽不能作为向世人或子孙吹牛皮的资本,但经历过、奋斗过、一次次涅槃重生锤炼而成的“环评精神”,却是适应这个“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世界的一把利刃。
在此作战方针下,她理性地选择了成绩尚可的化学作为x科,通过思维导图分析得出自己上不了清北,又在深夜扪心自问确认自己不想当医生,于是又理性选择了当时本省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大学。翻了翻志愿填报指南,右手为自己挖了个坑,郑重其事填了和当时在浙大读“环境工程”专业的亲姐一样的专业;左手为自己埋了个雷,煞有介事写了“生物工程”作为第二志愿,其他皆为空白…~自此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均将不可避免堕入“四大天坑”专业…~之一。
成绩放榜的那天下午,一池一池的夏荷正热烈地开放着,通过电话查询得知发挥正常总分765后(有了语文单科接近800分的加持),我便放心地跟着老爸去赏荷了~
那年九月,为了标榜独立和自由,我拒绝老爸老妈的陪伴,一个人傻乎乎地背上行囊坐上岐关车,头也不回地迈入美丽的珠海校区,成为该校第一届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至今我们班微信群名称仍大胆而豪迈(妄为)地自称“开天辟地”。
然而,第一届,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我们的专业课程中并没有设置“环评”这一门课。直至大四找工作,听到隔壁“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有不少进了大院大所的环评机构,顿时心生羡慕,后悔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怎么没有把“工程”二字写成“科学”。第一届“环工”毕业生就业走环评这条路的,还真的是屈指可数,而我是其中之一。
(二)战战兢兢初入行
2005年夏天,正值热火朝天、伤感离别的毕业季,由于我家裁缝(当年的男友现在的先生)已经拿到深圳一家高新企业的offer,我将就业城市坐标锁定为深圳,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评分等方法得出“环评比工程更契合我的气质”的结论,同时筛选出几家心仪环评机构,开始诚惶诚恐地投简历。
“老爷保号”!最终,我非常幸运地遇见环科专业的Z师姐并进入最想去(离裁缝公司最近)的环保机构。Z师姐虽然仅比我年长三岁,却经验丰富,能力超群,时任该公司环评部主管,是我的面试官也是带我真正进入环评领域的第一位师傅。我一直对她又敬又怕,直至离开多年以后,“敬与怕”皆化为“感恩”,感谢她在我最茫然无措的时候,变魔法般地从天上扔了一个馅饼给我,让我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开启通向“环评人”之路。
这是一个年轻、奋发、向上的集体,也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平台。这里有和我一样刚出校门的同龄人,也有大我几岁来自北大、清华、哈工大、中大等名校的前辈们;这里的人,比我聪明、比我勤奋、比我拼命。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犹记得,还在试用期的我和另外三位同事坐了24小时火车去北京参加环评上岗证培训和考试,考完试那天,恰好是我23岁的生日,着急回程来不及去爬长城,于是和好友L一起匆匆跑去天安门广场前面留了个影:冻得发红的脸蛋、朝气蓬勃的笑容、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手中挥动着的小红旗以及全身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呐喊着:“北京,我来了!环评,我来了!”
是的!我来了,持证上岗!开始一天起早摸黑带着纸质版地图(那时还没智能手机及各种现场踏勘app)去看项目,回来废寝忘食编写报告表的日子。一天最多可以现场踏勘七个报告表项目,然后一周内消化、编写完成。几个月大量项目的训练,我也慢慢有些长进,开始成为报告书的技术负责人,还记得负责的第一个报告书项目是“仓储物流加铁路专用线”…~
大量的实战案例、项目讨论以及导则培训让我根本没有时间精神内耗!我见过凌晨四点的深圳,也记得某个周末在办公室埋首伏案一算再算,请教专家后一改再改的热平衡。我不再晕车了,舟车劳顿对环评人来讲是家常便饭;我也不记得苦与累,所有被虐的心酸、流下的泪水和挥洒的汗水,最终都化成一本本更加完善的环评报告,凝聚着我对环保、对大自然、对摄影、对文学的热爱。
毕业两年多,在这个大家庭中,有一起奋战的优秀同事们,有淳淳善诱耐心指导的前辈们,我觉得我终于入了行,成为一个“环评人”。
(三)兢兢业业地修行
2007年底,裁缝拿出一张A4纸,计算出如果我们选择定居深圳,此生尚能和父母相处的小时数,进而提出回家乡发展的想法。
曾经标榜“流浪是我一生的梦”的我,面对想共度一生的人之时,毫不犹豫选择了信任与跟随。跟着来了深圳,又有什么理由不一起回家乡呢?那里,也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的一方热土;那里,也有我敬爱的亲爱的父老乡亲们…~然而,唯一的担心是:在那里我能否找寻到一份自己相对喜欢且又能谋生的职业呢?
“Just do it!”作为一个有觉悟的、有行动力的射手座,我开始精准出击——投简历!2008年5月,我毅然决然舍弃了深圳户口,回到了粤东小城,成为一家环保事业单位的一个合同工。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工作环境,初来乍到的我忐忑不安。所幸,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我!虽然工作氛围不同,工作节奏不同,工作模式不同,但这里依然有非常优秀和敬业的同事们,大多比我年长,比我有经验,比我有情商,比我有技巧。我马上意识到我只需要尽快适应环境,默默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取得“环评工程师”资格证将是我能获得正式编制的敲门砖以及专业水平的表征,我必须拥有它,必须!
2009年,环评师考前培训班,下课的电梯里,有人对穿着一身黑色运动装背着双肩包(这是我觉得最舒服的学习状态)的我问:“你是来陪读的高中生吗?”我微微一笑权当礼貌回应,但在心中坚定地对自己说:“我不是来陪读的!我是为通过考试而来的!”
我做到了!第一年参加考试!一次过四门!查成绩的时候有些激动有些恍惚,坐公共汽车下班回家的时候脑海里开始浮现复习阶段的一幕幕…~胜利是属于大家的!是家人们的大力支持,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备战(考前一周正值乔迁新居);是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以及环评爱好者网站同行们的无私分享和交流…~
我终于成为一位有执业资格的环评工程师,随之也通过考试顺利成为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一员。自此,我的环评生涯开始从“谋生技能”向“专业之路”慢慢打磨。“八年磨一剑”,从写环评到技术评估,从助工到高工,从结婚到生娃育儿,从本科学历到在职完成硕士学业…~这八年,我没有白过,作为一个环评人,我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自此,成为高工又有正式编制的我原本已在职业生涯慢慢步入“舒适区”,年少时职业规划第一步已圆满完成。
(四)下海上岸之沉浮
然而,年岁渐长,有些想法也在慢慢改变。是继续留在舒适区,还是尝试走出去,重新进入“学习区”?“To be or not to be,it’s a question.”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些问题,从来不会有标准答案……
环评人对于2015至2016年的“环评红顶中介脱钩”改革应该是印象颇深,体会深切吧?环评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不少事业单位资深环评师的环评资格证从此退休束之高阁;而当时自恃年轻的我,最终选择了下海…~
2016年初,我从一个“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体制内环评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下海成为一个“需要管技术需要管行政需要操很多心”的小型环评公司法人和老总。那三年多里,每一天似乎都有审不完的报告以及沟通、协调不完的事项,深感“当家”的压力与不易~当然,在那三年多里,我也体验过一群人携手共进、奋力拼搏的快乐,经历过呕心沥血付出后仍被误解被怨恨的痛苦,并深感作为一个小公司环评人在方方面面的弱势地位,一把辛酸泪可以化作满纸荒唐言。但,就此打住吧…~
这一段历程,仍需要岁月的沉淀与思索。有时候不必穷追答案,岁月自会给你答案;有时候在你做决定的前一刻心中已早有感应,权当是作为沧海一粟的我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不由自主被裹挟前进吧。这一段历程同样告诉我:生而为人,必须明白每个人擅长的阵地不一,如果每一天都让各种事项耗尽自己的精力,每天都是被掏空的感觉…~日积月累…~这大概不是你所应该追求的生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丢失,留下一些不可逆的不能为外人言的悲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年多而已,环评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一个小环评公司。我不知环评还能走多远,也不知自己在环评之路还能走多远~于是,我决定停下脚步,理理头绪……
终于,在疫情爆发前的一个月,接受聘书成为一个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世界一下子安静了~我开始脚踏实地主持、主编科研、咨询类项目,认真总结尝试写科技论文,不再是环评报告,不再有各种模版。任何一项新事物伊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进行学习和研究,而将近二十年的环评历程告诉我:“写得了环评,沉下心来研习,必定也能做好任何科研、咨询项目。”
自此,我与环评的距离渐渐拉远,保持热度的方法不再是实战,而是通过自行学习、在线培训、专家评审以及同行交流。2017年取得的咨询工程师证也让我参与更多其他类别的环保咨询项目评审,并尝试以另外一种角度重新审视环评。同理,“我相信当得了环评专家,也就当得了任何一种环保咨询报告的专家”。环评导则的日日新以及相关政策、规范的浩瀚,让环评专家在耗费大量精力练就一身硬本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备强迫症及局限性,走出去参与评审、学习其他类别咨询项目,不得不说是一种视野的拓展,也希望借此,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交流与思索中,对前行之路有更明确的方向。
环评虽已走下神坛,却已化作一种大无畏精神,我仍可以骄傲地说:“我也曾是一名环评人”。大概,真正的环评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万改的报告;无惧这风云变幻的世界,永葆活力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编辑:君君. 环评互联网
来源:清合
生态环境部:正在谋划开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正在招生 | 第1期环保管家及第三方环保服务网络研修班 青藏高原大气动力学研究进展暨叶笃正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 | 百年风云讲坛第七期 取样位置不是外排口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自己颁发的上岗证有否有效? 『环评云助手』为全国百余家环境管理部门及技术评估机构开放专属服务 现货秒发!2022年全国环评工程师考试系列教材上新 【环评云助手】小程序免费接入开放,支持公众号、小程序 【环评互联网】公众号运维团队首推『企业公众号』代运维服务 【环评云助手】开放19000余份『全国及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导则』数据接口服务 新大气导则推荐模型EIAProA2018从入门到精通线上课程重磅上线!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5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20000+法律法规库、百万下载量、免费环评公开课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